Uber 这么“搞”专利,滴滴知道么?

Uber 这么“搞”专利,滴滴知道么?

作者:PatSnap 智慧芽专利顾问 曾青华

16 年 4 月 12 日,“滴滴海外”的正式上线,标志着国内外两个行业“老二”——滴滴快的与 Lyft 联手围剿 Uber 的正式开始,这也是滴滴换一种商业模式与 Uber 展开新一轮的厮杀。

在滴滴谋求全球互联网出行霸主的路上,对于覆盖全球 63 个国家,344 个城市的 Uber,除了关注其傲娇的市场份额和爆表的融资额度,不知滴滴是否还会稍作停留,来看看 Uber 是怎么玩专利的。


技术型 Uber

数据显示,2009 年在美国成立的 Uber,在成立之初就开始编织自己的专利之“网”。截至目前,Uber 在全球共有 157 组(224 件专利)申请,其中 Uber 科技自己申请了 121 组,剩下是从微软和 decarta 转让过来的。

Uber 的专利申请有着明显的时间变化,最早是 2009 年在美国申请了第一件专利,起初3年的申请力度较小,2012 年后专利申请速度加快。

目前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欧洲以及中国这些核心市场,不过还有 23 组 PCT 申请处于国际阶段,这些专利最终根据市场需要有可能进入任何一个国家。


Uber专利大事记

2009 年在美国成立,就申请了相关专利,2013 进入中国时,专利同步跟进,目前在中国共申请了 9 件专利,其中 3 件已经获得授权。

据 Uber 公司的CTO(首席技术官)Thuan Pham 在华接受采访时提到[1]:他们已经申请了很多专利了,早期核心专利是是在交通出行市场领域,随着他们在不断增长和扩大的同时,又申请了更多的专利,他们有一群专利律师专门和工程师想哪些想法可以作为专利申请。从 Uber 的申请趋势和专利的公开期限,可以预测 Uber 还有大批专利在通往公开的路上。

Uber 的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动态地理搜索、精确定位、智能服务系统、定位按需服务、屏幕显示、收费系统以及数据处理等领域,覆盖了互联网打车业务的许多环节。

收购 decarta(地图和搜索创业公司)后,Uber 增强了在云计算和地图大数据方面的技术储备,能为及客户提供最基础的地图导航服务、本地化搜索、以及丰富的开发工具来满足更加独特的需求。这也有利于 Uber 减少对竞争对手 Google(Maps) 的依赖。

从 Microsoft 转让过来的专利,主要是集中在三维图像的加工、光线追踪、图像识别等方面,结合 Uber 在 2014 年申请的用于机器人的多传感立体视觉的方法、系统和设备(CN105164549A、US61/792,468),说明 Uber 将无人驾驶技术纳入战略考虑,也证实了 Uber 在匹兹堡建立高级技术中心,主要进行无人驾驶汽车的研发与设计,以及各种汽车安全技术的新闻。

此外 Uber 还在不断探索产品新的应用场景如物流、配送等,专利 US20150371157A1 TRIP PLANNING AND IMPLEMENTATION ,还预示 Uber 设想借此为用户提供全面的出行服务,其中包括机票、酒店和 Uber 用车服务的价格明细。

从这一路的发展来看,Uber 基于储存平台,以计算方法、调配方法、支付计算方法等技术在主导产品更新迭代。


商业型滴滴

2012 年成立的滴滴打车,从出行切入,通过出租车、快车、专车、巴士、顺风车、企业用车、代驾和试驾等多类出行方案,摇身变为全国最大的打车软件平台,通过一系列融资和战略合作,试图打造一个完整的生态帝国。

  • 2014 年 1 月 与微信达成战略合作
  • 2015 年 2 月 滴滴打车与快的打车进行战略合并
  • 2015 年 9 月 七轮融资积累了 35 亿美元的滴滴
  • 2015 年 9 月 滴滴快的投资 1 亿美元,与美国 Lyft 达成合作

反观这背靠全国 52 家投资机构的滴滴快的,目前虽然也申请了 115 组专利,不过 114 组都在中国,1 件 PCT 申请,最早的专利申请时在 2014 年 4 月 24 日,名称为“基于城市叫车需求分布密度的出租车运力调度系统”。技术主要集中在操作界面、订单处理、信息推送等道路车辆的交通控制系统方面,与快的合并后,专利储备仅增加一件。

2015 年与 Lyft 达成战略合作后,尽管滴滴透露两家的深度合作会结合彼此的算法技术和司乘匹配能力,但从专利表现来看,并没有实质上的储备增量,因为 lyft 只在 2015 年申请了一件美国专利US20160027306A1(不过该专利同时递交了 PCT 申请),所以滴滴与 Lyft 的深度合作,更多的是共享彼此的当地经验、商业资源、用户基础和司机网络。

总的来说,Uber 作为一家以技术见长“硅谷小子”,在全球化的进程上,专利一直“如影随形”,而从现实储备来看,其专利不管是从申请时间还是行使范围,相对于滴滴等其他竞争对手来讲,都更加具有战斗力。而旨在打造“全球最大的一站式出行平台”的滴滴,尽管打车软件行业有其专利特殊性,但在迈向行业生态的路上,更不能作为技术的“伪君子”,而是要在专利蛮荒时代就尽早进行专利规划和布局,避免将来专利的“水土不服”而影响滴滴商业帝国的缔造!


[1] 2016-03-16, 搜狐科技:“独角兽” Uber 的秘密也许这个人知道的最多


*所有专利数据截至发文日时各官方知识产权局已公开的专利文献

(考虑到18个月的公开期限,已申请未公开的不做统计),并经过同族去重。


本文由智慧芽原创,转载请在显著位置注明文章来源和作者姓名。

智慧芽学社微信
相关视频
算法领域专利申请入门实务
免费送数据库试用账号
 718
生物医药专利申请入门实务
免费送数据库试用账号
 921
精易创新法
免费送数据库试用账号
 2151